无问对错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是我读的第二本李松蔚先生写的书,上一本《5%的改变》就让我获益匪浅。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这本书主要讨论的是家庭伦理关系的书,作者觉得家庭里不应该有太多的说教,过于强调对错,过分明辨是非,比起感情,对错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有些人把自己的问题,都归结到原生的家庭这一个原因,是一种偷懒思考,是一种逃避的借口,

1.可以表达自己的悲伤,是一种幸运。

某种意义上,越能展现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能让孩子哭出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

如果悲伤只能淤积,无法表达,无法通过适当方式去舒缓,就会反噬身体和心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强和脆弱,要接纳自己的无力和无奈。可以在另一人面前哭一哭,说一说,表达悲伤,是难得幸运。

哭是一种奇妙的本领,它代表对痛苦的正面认识。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一个人在痛哭的时候,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取一次喘息,固然痛苦,但他消化完痛苦的味道,就可以继续上路——有时候旁人会无谓地卷入。一听到哭的声音,就难以自拔,感到苦难深重,恨不能立刻施以援手。殊不知我们的这种冲动,本身就证明了哭声是有力的资源。

2.安全感来自于知道如何应对

我们的安全感并不来自“糟糕的事永远不发生”——虽然我们也希望如此。更现实的安全感,是我们相信糟糕的事就算发生,我们也能应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会不由自主的焦虑未来,如果我失业咋办?如果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咋办?我老了我女儿还没独立咋办?同时,也是比较悲观的人,凡是都会从最坏的结果去做准备,还总觉得准备不够充分,当然永远不可能有充分的时候。“有时候你多年以来对生活仔细的谋划最后都抵不过命运一次不怀好意的安排。”

杞人忧天,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我就是那种有时候过度焦虑丧失安全感的人。

命运无常,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所谓安全稳定,很可能是一潭死水,缺乏成长的可能,也缺乏激情的改变。

3.边界,让彼此都舒服

分清你和我,不等于不管你死活...一个做好了课题分离的人,不见得是冷淡的。

守好人与人的边界,人和人之间才能舒服地相处。关心就是关心,并不过度干涉,也不勉强自己。我的责任是什么,我自己承担,你的问题在哪里,需要你自己承担,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但需要你自己行动去解决,而不是依赖我去解决你的麻烦。

4.依赖让我们获得也让我们失去

对亲密的依赖和恐惧让我们彼此靠拢、彼此伤害,又彼此珍惜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依赖的人,如果没有,就是非常的孤独,只能依赖自己。坚强的人,也会有依赖,因为谁都有软弱的时候,软弱并非完全的不好,软弱是人和人彼此走近的理由,面对我依赖的人,就有了软弱的理由,有了短暂逃避之所,获得内心的安慰后,振作精神,重新获得坚强的力量。

5.孩子是我的人生一个伴侣,而且半路加入的。

我们各自在路上摸索,也相互利用。父母利用孩子,探寻他们作为“父母”的课题;孩子也利用父母,实现他们的成长和独立。这段路上有真挚的爱,也有伤害;有争吵,也有合作;有奉献和牺牲,也有委屈和愤怒;有叛逆,有感恩,或许还有持久的怨恨……但归根到底,这只是一段路上的缘分。

孩子总有一天会独立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ta只是借助我的力量长大,并陪我走一段人生路。作为父母没有能力,也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那“未来社会,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品质到底是什么”?作者给出的思路是:相处,与人相处,与未来技术相处,与不确定相处,与风险相处。在我看来,这种相处就是独立面对人生和世界的能力。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无问对错》有 2 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