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完马伯庸的《大医》(两部:破晓篇和日出篇),喜欢马先生这种写历史小说的方式: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描绘普通人物的故事,写普通人悲欢离合的人生,讲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让历史变得鲜活,真实,无比生动,让人仿佛就置身那个动荡而激情的年代。
马先生说,这是一种三明治式的写法:
三明治是上下两层加中间一层,我觉得上面一层,是大的史实,我坚持一种“大事不虚”的原则,就是所有的大事情、大人物,包括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去改变他,也不去扭曲他的形象,尽量呈现出一种最真实的状态。
最底层我们要讲到生活细节,比如当时的人怎么样吃喝玩乐?怎么样衣食住行?怎么样和别人来往?社会规则是怎么样的?这些生活的细节也尽量保持真实。在这两层真实之间,我会加入自己虚构的内容。
换句话来说,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人物角色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他的坐卧走,或者他的所有行为都是符合时代大趋势和当时的生活的。生活常识符合的是一种真实逻辑,我尽量让自己做到这个层面,这样整个故事看起来就既精彩又可信。
故事的发生的年代是清末民初,从辛亥革命开始,经历了军阀混战时期、北伐战争、抗战时期、解放战争等,从一群医生的视角来经历这些大事件。历史大事都是真实的,包括里面一些著名人物也是真实的,比如沈敦和、柯师太福和张竹君。不过作者并没有花很多的笔墨在这些真实的“大人物”身上,而是虚构了三个少年,透过这个三个少年的成长故事,让我窥探到那个大时代的激荡变迁,“从一滴水中看到江河奔流”。
三位命运、性格、出身截然不同少年,因为救治一个伤者,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从此三人的命运在此地此刻交汇。这三个人,一个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方三响,一个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孙希,一个是不甘于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姚英子。这样的人物设定,无疑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精彩程度。
我非常喜欢“方三响”这个人物,他从一个耿直和忠厚的少年,成为一个让人尊重仁心医者,非常契合我心目中一个有志青年的形象:做人善良,善恶分明,在大是大非的选择中,果断而勇敢;积极向上,做事非常执着,对医学的探究非常勤奋,他代表了中国本土的医生、底层普通人的形象,可以说他是那个年代中国一代医者的人物集合,他不但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用手术刀去参与社会的革命者。在读到他的故事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和他的命运起起伏伏。
在这样的小说里,你会感到历史的无奈、悲壮和精彩,历史不再虚无的,不再遥远的,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在一行行文字里,一个个故事里,穿越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历史上的今天所写的文章
2017: 通过OTA的方式在局域网分发iOS应用 (1 Comments)
2008: 密码复杂强度在线检测 (3 Comments)
2008: 努力工作,也是爱国 (1 Comments)